首页/知识库/美国质量协会黄带大纲/
美国质量协会黄带大纲
2025-04-23 16:27:308浏览
美国质量协会黄带大纲

美国质量协会黄带大纲

第一部分 六西格玛基础

第1章 六西格玛的基础与原则 - 2

六西格玛的目的:减少变异 - 2

方法论(DMAIC)- 4

六西格玛从质量演变而来 - 6

六西格玛对整个组织的价值 - 9

第2章 精益的基础与原则 - 13

精益的目的 - 13

精益方法论 - 17

精益对组织的价值 - 23

第3章 六西格玛的角色与职责 - 28

第4章 团队基础 - 33

团队类型 - 33

发展阶段 - 35

决策工具 - 42

沟通方法 - 49

第5章 质量工具与六西格玛指标 - 52

质量工具 - 52

六西格玛指标 - 62

第二部分 定义阶段

第6章 项目识别 - 68

客户之声 - 68

项目选择 - 70

利益相关者分析 - 72

过程输入与输出 - 75

供应链管理 - 77

第7章 项目管理基础 - 80

项目章程 - 80

沟通计划 - 82

项目规划 - 83

项目管理工具 - 84

阶段回顾 - 89

第三部分 测量阶段

第8章 基础统计学 - 92

第9章 数据收集 - 97

数据收集计划 - 97

定性与定量数据 - 99

数据收集技术 - 100

第10章 测量系统分析(MSA) - 104

MSA术语 - 104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GR&R) - 105

第四部分 分析阶段

第11章 过程分析工具 - 112

精益工具 - 112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 - 114

第12章 根本原因分析 - 121

5个为什么或为什么-为什么分析 - 122

过程绘图 - 123

力场分析 - 128

矩阵图 - 129

第13章 纠正措施 - 131

纠正措施(CA)与预防措施(PA):

有效CA系统的要求 - 131

纠正措施计划的结构(3WI) - 133

什么不是纠正措施计划 - 134

纠正措施验证 - 134

第14章 预防措施 - 135

预防措施 - 135

第15章 数据分析 - 137

基本分布类型 - 137

常见和特殊原因变异 - 144

第16章 相关性与回归 - 149

相关 - 149

回归 - 152

第17章 假设检验 - 156

第五部分 改进与控制阶段

第18章 改进技术 - 164

卡片和卡片大会 - 164

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 - 166

成本效益分析 - 169

第19章 控制工具与文档 - 174

控制计划 - 174

控制图 - 179

文档控制 - 184

第六部分 附录

附录A ASQ道德守则 - 190

附录B ASQ认证六西格玛黄带(CSSYB)

知识体系(2022) - 192

附录C 控制限公式 - 197

附录D 控制图常数 - 198

附录E 标准正态分布下的面积 - 199

附录F 二项分布 - 203

附录G t分布的值 - 205

附录H 缩略语列表 - 207

这份知识体系的主题包含了更详细的子文本解释和测试题目将会用到的认知水平。这些信息为准备参加考试的候选人提供了指导。子文本的目的不是限制主题范围或全面覆盖考试可能包含的所有内容。它旨在明确考试中将包含的内容类型。每个条目末尾的括号内描述符表示该主题将被测试的最高认知水平。本文档末尾提供了认知水平的完整描述。

I 六西格玛基础 (20题)

A.六西格玛的基础与原则。

描述六西格玛的目的(减少变异)、其方法论(DMAIC)及其从质量演变而来的历程。描述六西格玛对整个组织的价值。(理解)

B.精益的基础与原则。

描述精益的目的(消除浪费)及其方法论(及时制、波卡约克、看板、价值流图)。描述精益对整个组织的价值。(理解)

C.六西格玛的角色与职责。

定义并描述六西格玛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即,个别团队成员、黄带、绿带、黑带、大师黑带、过程所有者、冠军、赞助人)。(理解)

D.团队基础

  1. 团队类型。识别组织内运作的各种类型的团队(即,持续改进、自我管理和跨职能)及其价值。(理解)
  2. 发展阶段。描述团队演变的各个阶段:形成、冲突、规范化、执行和解散。(理解)
  3. 决策工具。定义并应用决策工具,如头脑风暴、多次投票和名义小组技术(NGT)。(应用)
  4. 沟通方法。解释团队如何使用议程、会议记录和项目状态报告,以及它们如何支持项目成功。(应用)

E.质量工具与六西格玛指标

  1. 质量工具。在整个DMAIC过程中选择并使用这些工具:帕累托图、因果图、流程图、运行图、检查表、散点图和直方图。(应用)
  2. 六西格玛指标。在整个DMAIC过程中选择并使用这些指标:单位缺陷数(DPU)、百万次机会缺陷数(DPMO)、累积通过率(RTY)、周期时间和劣质成本(COPQ)。(应用)

II 定义阶段(14题)

A.项目识别

  1. 客户之声。定义客户之声,并描述如何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可量化的、关键质量特性(CTQ)。(理解)
  2. 项目选择。描述如何识别并选择适合六西格玛项目的项目,使用DMAIC方法论。(理解)
  3. 利益相关者分析。识别最终用户、主题专家、过程所有者和其他可能受项目影响的人员或因素,并描述它们如何能够影响项目。(理解)
  4. 过程输入和输出。使用SIPOC(供应商、输入、过程、输出、客户)来识别和定义过程的重要元素。(应用)
  5. 供应链管理。理解供应链管理及其与项目管理的关系。(理解)

B.项目管理基础

  1. 项目章程。描述章程的目的及其组成部分:问题陈述、项目范围、基线数据和项目目标。(理解)
  2. 沟通计划。解释沟通计划的目的和好处,以及它如何影响项目的成功。(理解)
  3. 项目规划。定义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甘特图,并描述它们如何被用来规划和监控项目。(理解)
  4. 项目管理工具。选择并使用各种项目管理工具:活动网络图、亲和图、矩阵图、关系图和树形图。(理解)
  5. 阶段回顾。解释在DMAIC生命周期中如何使用关卡或阶段回顾。(理解)

III 测量阶段(15题)

A.基础统计学。定义、计算并解释中心趋势的测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理解分散测量(标准差、范围、方差)。(应用)

B.数据收集

  1. 数据收集计划。描述数据收集计划的关键元素,包括操作定义、数据来源、用于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收集频率。描述为什么数据收集计划很重要。(理解)
  2. 定性与定量数据。定义并区分这些类型的数据。(理解)
  3. 数据收集技术。使用各种数据收集技术,包括调查、访谈、检查表和清单,收集有助于改进过程的数据。(应用)

C.测量系统分析(MSA)

  1. MSA术语。定义精确度、准确度、偏差、线性和稳定性,并描述这些术语如何应用于测量阶段。(理解)
  2.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GR&R)。描述并区分重复性和再现性,并描述GR&R在测量阶段的使用方式及原因。(理解)

IV 分析阶段(15题)

A.过程分析工具

  1. 精益工具。定义5S和价值分析如何被用来识别并消除浪费。(理解)
  2.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关联严重性、机会和检测的元素,它们如何被用来计算风险优先数。演示FMEA如何被用来识别过程中的潜在失败。(应用)

B.根本原因分析。

描述如何使用5个为什么、过程绘图、8D、力场分析和矩阵图来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理解)

C.纠正措施。

解释并应用纠正行动过程的元素:识别问题、包含问题(临时措施)、确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消除它或防止其重现(永久措施)、验证解决方案的实施,并确认其有效性(验证)。(应用)

D.预防措施。

解释并应用预防行动过程的元素:理解各种过程分析技术以识别潜在的失败、缺陷或过程缺陷;改进过程(例如,了解错误或防错装置或方法,启动程序变更),并验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应用)

E.数据分析

  1. 基本分布类型。定义并区分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偏态和双峰)如何影响数据解释。(理解)
  2. 常见与特殊原因变异。描述并区分这些类型的变异。(理解)

F.相关性和回归

  1. 相关性。描述如何使用相关性来识别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
  2. 回归。描述回归分析如何用于预测结果。(理解)

G.假设检验。

定义并区分假设术语(即,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类型I和类型II错误,P值和功效)。(理解)

V 改进与控制阶段(14题)

A.改进技术

  1. Kaizen和Kaizen Blitz。定义并区分这两种方法,并描述它们如何被用来对组织中任何过程进行改进。(理解)
  2. 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定义并区分这一过程改进工具的步骤。(理解)
  3. 成本效益分析。解释这种分析的重要性及其在改进阶段的使用方式。(理解)

B.控制工具与文档

  1. 控制计划。描述控制计划对于维持改进的重要性。(理解)
  2. 控制图。描述如何使用X̄-R图来监控和维持改进的过程。(理解)
  3. 文档控制。描述记录过程变更并将这些变更通知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理解)
  4. 工作指导和标准操作程序(SOPs)。理解工作指导和SOPs的目的及其用途。(理解)

基于布鲁姆认知层次的认知水平(2001年修订版)

除了具体内容外,本知识体系中每个主题的子文本还指示了该主题的测试问题的预期复杂度级别。这些级别基于“认知水平”(来自布鲁姆的分类学—2001年修订版),并按从最不复杂到最复杂的顺序排列如下:

记忆

回忆或识别术语、定义、事实、想法、材料、模式、序列、方法、原则等。

理解

阅读并理解描述、通信、报告、表格、图表、指导、规章等。

应用

知道何时以及如何使用想法、程序、方法、公式、原则、理论等。

分析

将信息分解为其组成部分,并识别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组织的;从复杂情景中识别次级因素或显著数据。

评价

通过将提案与特定标准或准则进行比较,对提出的想法、解决方案等的价值进行判断。

创造

以一种新的方式组合部分或元素,以揭示之前不明显的模式或结构;确定从复杂集合中哪些数据或信息适合进一步检查或可以得出支持的结论。

友情链接: